『循環空間繪畫』回顧展一周年
蘇新田 2008-03-10
《原始時代人類只看到一條直線,那就是 ~ 水平線 ~ 》
蘇新田、蘇匯宇父子2007大年初一在北海岸 -
『循環空間繪畫』回顧展轉眼已經一年過去了,經過一番沉澱,體力大約已恢復。這期間,有些觀眾提到『循環』一詞的問題,在此作簡略的答覆:
『循環宇宙』一詞在1960年代的台灣就已散見於哲學、史學及報章之上,此術語並非我所鑄造。英文近似的語詞應該是 " Non-Linear Space" (非直線空間)或 "Curved Space" (彎曲空間)。其最直接的相關學科是幾何學。在1820年代興起於歐洲的非歐幾何學 ( Non-Euclidean Geometry) 產生了非直線的觀念,也稱為彎曲空間。在數學家的創造下,1840年代非歐幾何學已發展到N度空間的課題,到1860年代之後逐漸使物理學家、文學家和哲學家熱烈參與,並引起普遍民眾的興趣。
Linear Space意指直線空間,也就是歐幾里得幾何學或笛卡爾座標系的空間。牛頓力學宇宙觀和康德哲學宇宙觀皆採用直線空間。直至非歐幾何學興起,提出了『彎曲空間』,才產生現代循環式的宇宙觀。(註1)
古希臘哲學家及天文學家 Anaximander(610?-546?B.C.) 主張宇宙是由土地、空氣、水、火四種元素構成,這些元素不斷地進行結合又分散,形成種種現象,從宇宙初生到宇宙毀滅,無不是剎那分分合合,也就是『周而復始』的輪轉;這是西方最早的『循環論』。中國文化中最明顯的循環論則是『易經』。
近代義大利歷史學家 G.Vico(1668-1744) 主張人類的歷史現象也是循環式的演進。二十世紀義大利哲學家 B. Croce(1866-1952) 受其影響,兩人都是歷史循環論者。
拓樸學大師 A.F.MÖbius(1790-1868) 在1827提出:『如果空間有四度性,那麼用三度空間的圖像就能夠表達出來。』(註2) 。這種看法不僅在數學圈發酵,也引起物理、文學、哲學的不斷延伸或發展。
但是,在1881,德國物理學家 H.I. Helmholtz(1821-1894) 著 "Popular Lectures of Science" ,指出人類是三度空間的動物,無法了解四度空間的世界 (註3)。到了 1900,數學家已經很嚴密地建立了包括歐式幾何和非歐幾何的公理邏輯體系 (註4)。數學是以解析幾何的代數法來推演四度空間的課題;而物理學必須面對實際的物質現象,所以它的四度空間遲遲才產生 (註5)。1905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1908 Mincowsky 的『時空連區』 (Space- time Continuum) 使用虛數√-1;1916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一般認為是將時間視為第四度性(註6 )。
法國文學家 Pawlowski 在1923出版 "Voyage" 一書,提出對愛因斯坦相對論的看法,他強調真正的第四度空間是吾人經由藝術去發現,而非經由科學上時間的第四度性,因為那只是『一個新的數學監獄』( 註7 )。1910年代,法國數學家Poincare的通俗性數學論述啟發了立體派的年輕畫家,並引發一連串以『四度空間』為中心課題的前衛藝術潮流。到了1919以後,才進入相對論的時代。
我進行『循環空間』的繪畫創作,就是對『相對論宇宙觀』充滿好奇和思索,這個課題從1920年代就有許多藝術家參與。甚至在1936,歐洲許多有名的藝術家曾以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為基礎,共同簽名發表了『時空向度宣言』 (Manifeste Dimensioniste) 於巴黎。這些藝術家包括 Miro, Arp, Duchamp, Picabia, Kandinsky, Mohly-Nagy 等人。(註8) 但是經過二次大戰慘烈的過程之後,相對論宇宙觀的課題在藝術界似乎不如抽象畫的課題來得受人重視,所以反而沉寂下來。
我個人認為,循環空間或循環宇宙觀這種概念,尚未真正有具體的圖像足以代表物理學上有關相對論的描述。荷蘭版畫大師 M.C.Escher(1898-1972) 在1947 做出的 "High and Low" 以及1951的 "House of Stairs",這兩幅畫作均使用了彎曲線的透視,我在1979看到時深受感動。此後,我也曾不斷嘗試這種被稱之為圓柱式透視法 (cylinder perspective) 的彎曲透視,但我並不能因此而做出『沒有外面的宇宙』之繪畫,我只能很努力但又有些無奈地去想像---如何『迫近』這種『至大無外』的觀念。
目前,不論是『四度空間』或『相對論宇宙觀』或『循環宇宙觀』這些雷同的課題,我自己也承認並沒有能夠畫出更好的、更令人滿意的想像圖,這也是為什麼我還是會對它不斷探究的原因。當然,我也衷心期盼能有人指出我的破綻,並提出更完滿的答案。
(註1) Linda Dalrymple Henderson "The Fourth Dimension and Non-Euclidean Geometry in Modern Art" 1983版 p.10
(註2) Henderson’ p.7
(註3) 日本加來道雄 "Hyperspace" 台譯本 1999 p.58
(註4) 大不列顛百科:數學史,Hilbert
(註5) Henderson’ p.7
(註6) 愛因斯坦並不主張有第四度空間的存在 (Henderson’ p.296 & p. 307)
(註7) Henderson’ p.321
(註8) Henderson’ p.342
Hello. This post is likeable, and your blog is very interesting, congratulations :-). I will add in my blogroll =). If possible gives a last there on my blog, it is about the Webcam, I hope you enjoy. The address is http://webcam-brasil.blogspot.com. A hug.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