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20日 星期一

藝術父子檔 — 蘇新田、蘇匯宇

文/吳牧青

全文轉載自《破》POTS CHOICES

復刊473 8/17~8/26/2007, 7 cuRRents

網站連結: http://pots.tw/node/2327


在今年以前,我其實不知道兩代藝術家蘇新田和蘇匯宇之間的關係,一直到了春季台北市立美術 館展出蘇新田的《循環空間繪畫回顧展》,我才恍然大悟,原來在藝術圈相距三輪生肖、作品個性迥異的兩人,正是父子。蘇匯宇還有點不好意思地說,「在以前,我還沒辦法一起接受採訪,因為當我爸講起我小的時候怎樣怎樣時,那種感覺很複雜。」


兒子即作品

「所以說,其實『你』這個人,或是說你的名字,也正是你父親的『作品』之一囉?」我小心翼翼地講出這句話,畢竟在一對父子前說出若又說錯豈不很糗?蘇匯宇馬上便反應︰「耶,你也看出來啦?」蘇新田則一旁微笑不搭話。「我只記得很小時就有親戚朋友們跟我說過,遠早於我自己意識到自己名字和我爸的作品有關係之前。」蘇匯宇坦白地說,自己名字聽過了就也沒有再跟父親追問過什麼。

蘇新田在用語及措辭上,和一般的藝術家不大一樣,有一種地球科學老師的味道。蘇匯宇描述,他父親是個很極度瘋狂在一件他所專注之事的人。「那種人很適合當科學家,也適合當藝術家。」確實不難理解,蘇新田會把自己畢生作品歸納成為一套有系統的脈絡,他的作品展冊中還繪有「流程圖」來說明自己在循環空間繪畫所面對的課題,再延伸至他畫作的六個時期的畫法—虛實互換、空間錯置、深度錯覺、多重世界、物體扭轉、空間迴旋、循環水平線。


代溝與思考邏輯

「我的老師李石樵大我33歲,他就已經不大能接受我畫的東西。同樣地,蘇匯宇和我差了36歲,我現在用的是60年代的眼光去看他的影像作品,就看不出什麼了。這應該說,不同時代之間,相差了很大的遞層。」蘇新田說起話來總帶有不少科學味。值得一提的是,蘇新田在全心投入「空間錯置」和「深度錯覺」畫作風格之前,還曾經投入廣告公司以及香港邵氏電影的工作。

世代相隔如此遙遠,但蘇新田和蘇匯宇大學時代都是唸師大美術系。觀察下來,蘇新田對於師大美術系有一種愛恨交雜的感受,蘇匯宇解釋,「過去的師大美術可以說是台灣藝術的龍頭,但在晚近二十年,校內的保守派還是非常頑固,造成了學生發展上的限制。所以我爸他當然會有一種急切感,那種不希望學校落後的感受。」蘇匯宇在1995年也參與了師大美術的「小型學運」,在1998年畢展時還和其他三個同學聯手將四張畫合在一起。蘇新田以家長身份前去看展,卻也遭到校內老師希望他去「勸說管教」小孩子而產生了很大的困擾。雖說是困擾,但說起這些往事,可看出蘇新田心裡是挺驕傲的。


活在渴望進步的年代

說起70年代以前,蘇新田仍講得栩栩如生,可以看出他是活在那個「對進步渴望的年代」。「那時出國辦個展,不管什麼釘子還是箱子的墊片,一比就有很大的感觸。」蘇新田說,人家國外的都像是不鏽鋼的,那我們都像是鐵皮一樣。「有一次更是如此,我辦展需要做個門,他們告訴我『只要你畫得出來我們都能做』,我畫完後心想,這麼大一片,至少要5、6個人才做得完吧?結果隔天,出現一個人開著小貨車,丈量了一下,拿到鋸木場,一天就完成了,那簡直嚇壞我了。」在台灣工業尚未發達的年代,對於「科學化」本來就十分著迷的蘇新田內心世界,其實不難想見。

「當蘇匯宇2004年去美國的時候,我問他現在台灣和美國差距還差很多嗎?他說『其實沒差多少了。』」蘇新田還說,以前在美國那時連搭公車,都被井然有序的上車人潮嚇了一跳,因為早期在台北大家都擠成一團。

「所以那時我就有在想,科技上如此,生活上如此,可能藝術也是一樣,差了一截。」蘇新田回想,70年代以前外國藝術家總會說「你們台灣的畫作上的顏料怎麼好像混了一層泥土一樣?」那時大家都聽不大懂到底他們說的是什麼,直到蘇新田出國後便恍然大悟。「顏料的色澤真的差太多了,在台北的美術社賣得是最低等的顏料,是別人初級學生在練習用,我們卻是專家都在用那種等級的顏料,那確實是混泥土在裡面的!」他表示,從內到外深刻感受到各個層面落差所在。


如同常人一樣的家常情感

蘇新田聊起兒子蘇匯宇,到後來免不了一陣嘀咕。「他小時候的作品都亂丟,全都是我幫他收好的。」「什麼以前的電腦啊,全部都還丟在我陽台上。」「我看他,總覺得他有點流於虛無主義。」連忙講了一陣,已過三十的蘇匯宇頓時又像個小孩子一樣,既尷尬又不能說什麼。

隔天,和我一同前往採訪的實習記者馬尼尼跟我說「他們跟一般人沒什麼兩樣啊,雖然都是藝術家」,是啊,父母親在各行各業的位置,就像行星與恆星之間一樣,很日常,像一條牙膏與牙刷每天的關係。


Posted in 復刊473 | 時事 | 父親節 | 當代藝術 | 蘇匯宇 | 蘇新田 吳牧青 週五, 2007-08-17 15:32 提供

1 則留言:

  1. 好幾位朋友都誇讚採訪記者-吳牧青-
    文筆生動又有內涵。
    當然這一對藝壇父子也的確是
    1940、1976 兩尾“活龍”。

    回覆刪除

感謝您光臨本站並發表意見,您的意見不會馬上秀出來,待站長同意後公布。